|
水泥进入高成本时代 “低价”水泥或一去难返
水泥价格又涨了,而且还是大涨。 继福建水泥价格大幅上调70元/吨之后,河南水泥价格从3月7日—3月15日累计通知上调100元/吨。河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王爱贞指出,煤价、电价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是重要原因。 同时,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除河南、福建以外,浙江、江苏、山东、江西、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水泥也出现不同幅度上调。不过,虽然全国不少省份水泥价格近期明显上调,但今年以来全国水泥价格并不算低。 从去年10月中下旬以来,国内水泥价格整体步入下行通道,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中旬,跌势渐止,但即便在经历了堪称“史上最长”跌价周期之后,国内水泥价格依旧较往年偏高。 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显示,年后水泥指数最低点为一月底160.46点,即便如此也较去年同期的151.45,高出近10个点。价格方面,据中国水泥网大数据显示,截止到全国价格起步上调的2月底,全国水泥平均价格仍较去年同期高出67元/吨,涨幅达到15.13%。
图:全国水泥价格指数走势 面对水泥价格整体偏高的局面,某国内水泥巨头企业市场负责人指出,水泥价格波动受成本因素影响较大,鉴于当前水泥行业在成本端面临的巨大压力,水泥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 因素一:用能成本上涨 水泥是传统的高能耗行业,能源成本占水泥生产成本的50%以上。以海螺水泥为例,2020年燃料及动力成本占51%,原材料占比26%,折旧占比7%,人工成本及其它占16%。鉴于2021年煤炭价格大涨,燃料成本或将更高。
图:海螺水泥熟料综合成本中煤炭及动力占比过半 煤炭及电力价格变动对水泥生产成本的影响极大,一般煤价每上涨100元,每吨水泥成本将提升10-15元。塔牌水泥就曾表示,煤价每上涨100元,影响水泥吨成本约10元。2021年煤炭价格大涨,水泥生产成本大幅攀升,是导致去年国内多数地区水泥价格突破历史极值的重要因素。 2021年煤炭暴涨,直接拉高了水泥生产成本,后期随着国家调控政策落地,煤价回落,但年后在各种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煤炭价格再度上涨,近期部分地区水泥企业煤炭到位价已经达到1700元/吨左右。按照吨熟料实物煤耗150kg计算,相当于仅仅煤炭一项,每生产一吨熟料就要支出255元。 目前,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短期可能依旧表现强势。 另外,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指出,高能耗行业用电价格将不受上浮20%的限制,此举也意味着在电力紧缺时段,水泥行业用电成本也可能较大幅度上涨。 因素二、环保治理成本持续上升 水泥企业的环保成本主要来自于厂区环境治理、污染物减排以及矿山恢复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水泥企业环保成本呈现不断增长态势。 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去年底发布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止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近年来,国内不少省份已经出台了针对自身的水泥行业污染物超低排放政策,但并未全国性普及,而上述《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未来超低排放将成为水泥行业的标配。
水泥行业传统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种,每一项的治理费用都不低(由于水泥生产工艺本身具备脱硫特性,国内有超过50%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不用脱硫)。以粉尘治理为例,水泥厂要实现超低排放,必须加大除尘器过滤面积,不仅需要对现有除尘器进行改造,还需要加大后期耗材投入,治理成本大幅提升。 而与粉尘治理相比,氮氧化物治理难度更大,投入也更大。以水泥行业氮氧化物超低排放采用最多的SCR技术为例,仅仅前提投资就达到3000万以上,后期运行过程中氨水的使用以及催化剂更换则是一笔长期投入。 除了传统的三大污染物以外,水泥行业还面临噪音污染问题。随着《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水泥行业噪声治理刻不容缓,相比于传统三大污染物,噪音治理成本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某噪音治理行业专家表示,水泥厂要想彻底解决噪音污染问题,单厂投资成本可能高达5000万以上,甚至超过1亿元。以海螺水泥为例,2020年芜湖海螺启动噪音治理工作,对破碎机、袋收尘、大型风机、空压机、转运站、原料磨和水泥磨等高噪音源进行治理,投入费用高达8860万元。 除了上面提到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噪音治理以外,矿山恢复费用更是需要持续性的高额投入。在大同冀东水泥,近几年该公司在矿山升级及环境治理方面已经投入3.4亿元。放眼国内,在水泥矿山恢复领域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投资并不在少数。 此外,水泥行业还面临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一方面,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加大碳减排技术探索,例如光伏发电、再生燃料以及碳捕集等技术前提投入成本都不容小视,另一方面,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水泥企业也可能面临购买碳配额指标问题,进而再度加大成本支出。 因素三:技术升级、产能置换、并购重组、人力成本……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指出,到2025年,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熟料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不过截止到2020年底,水泥行业能效由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5%,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24%。因此,水泥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节能降碳压力,需要持续加大节能降耗投入,进而短期内增加企业隐性成本。 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在水泥行业,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日盛。由此带来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仅仅以当前已经在水泥厂应用的智能化验室为例,投入成本达到数千万元,如果要实现全厂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其投入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同时,近年来水泥行业产能置换以及并购重组热度不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化解产能过剩,加速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增加了企业资金投入。 以产能置换为例,企业需要真金白银购入产能指标,而且这个费用并不低。去年初重庆小南海水泥出让70万吨水泥熟料产能指标为例,最终成交价达到1.41亿元,吨指标成本达到201元,这部分支出显然需要水泥企业在后续经营中收回。 另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各大水泥上市公司职工薪酬与运营成本占比基本在15%左右,近年来全社会人工成本上升也是导致水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一大因素。
整体来看,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环保治理投入增加,加之技术升级投入、并购重组等因素的影响,水泥成本呈现上升态势,进而整体抬升水泥价格,压缩水泥价格下跌空间,“低价”水泥或一去难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