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交易大考在即 水泥行业全力加速减碳降碳
碳交易这场大考正在展开,作为碳排放大户的水泥行业形势愈加紧迫。 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截至11月10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344.04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亿元。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有色金属、建材、钢铁行业的碳配额分配方法,推动上述三大行业企业参与碳交易。但与此同时,水泥行业尚没有探索出成熟、有效的碳减排技术手段,双碳的政策研究依然不足。 碳排放贯穿全程 总量近15亿 “水泥行业碳排放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占到了建材行业碳排放的83%。”海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水泥碳酸盐分解碳排放占了60%,燃料排放占35%左右,电力间接排放占2%—5%。所以碳减排既要解决燃料问题,也要解决原料排放的问题。” 行业专家表示,生产1吨水泥过程中,CO2排放量为 616.6kg ,其中生料煅烧石灰石分解CO2约376.7kg,熟料耗煤排放CO2约193kg,综合耗电(扣除余热发电)折算碳排放约46.9kg。2020年我国水泥产量为23.77亿吨,CO2排放总量达到14.66亿吨。水泥是由水泥熟料掺加矿渣、粉煤灰、石灰石等混合材与少量石膏混合粉磨制成,熟料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约占水泥碳排放的92%左右。 根据行业现状和以上分析,水泥行业通过现有节能及替代石灰石原料技术(因耗量巨大且替代资源很有限)减碳空间有限。南方水泥董事长肖家祥也坦言,水泥工业属于高碳排放、而又难减排的行业,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水泥行业如何减排不仅考验着每家企业,更是全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龙头领衔 探索多路径减排 2018年10月底,全球水泥行业首个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在海螺白马山水泥厂建成投运,这是水泥行业探索二氧化碳利用的缩影。除了海螺,有消息显示国内还有多家水泥企业同样在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目前,水泥行业减排的主要路径是能效提升、替代燃料、替代原料、替代熟料、碳资源化利用与封存等“王诚说。从行业实践来看,相对二氧化碳产生后的利用,水泥行业在源头降低碳排放方面所进行的尝试和努力则更加广泛。目前已成为企业标配的余热发电技术则可以被称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最早的实践。 以海螺为例,推进水泥窑碳捕集纯化项目的同时,其还在替代燃料等方面进行了尝试。2018年在柬埔寨马德望海螺建设了首条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2020年在枞阳海螺建成国内行业首个生物质替代燃料项目。 构建构建清洁能源体系也是国内水泥行业为碳减排、保证能源安全的着力点。今年6月16日塔牌集团发布了对外投资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的公告,公司将投资约13.39亿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根据公告介绍,塔牌集团正在推动的三个项目投运后每年可以减少14.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正如,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高登榜所说的,碳减排是水泥人的历史使命,需探寻科学的实现路径。总体看来,虽然碳减排任务艰巨,但无论是从源头努力降低碳排放还是对于二氧化碳的利用,水泥行业都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探索机制 积极融入碳交易市场 面对即将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水泥在积极探索各类节能减排减碳技术的同时,对于碳减排、碳交易政策同样重要。 肖家祥表示水泥行业当务之急是要研究碳减排、碳交易政策,促成国家层面根据水泥行业特点,研究制定有利于水泥行业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碳权、碳交易、碳税和超额减碳的奖励政策等)。早在2016年,南方水泥就举办了碳资产管理培训会。 一位碳交易专家也表示水泥行业在积极探索行业内重点减排路径的同时,积极做好碳资产管理工作,利用碳金融工具实现保值与增值等方面入手加强碳资产管理,是可以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 今年8月,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签订了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携手全国碳市场配套体系建设,共同推动碳资产的高效、专业化管理,促进水泥行业企业“双碳”目标实现和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