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撑水泥需求!山东交通“十四五”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7月2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发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期,山东将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行业治理三大方面重点发力,重点实施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三大工程”,加快构建以综合运输通道为骨架、以多层次网络为依托、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的综合交通网,支撑和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介绍,到2025年,全省“一轴两廊十通道”的大通道将基本形成,“1+2+4+4+N”的大枢纽加快构建,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双高速、户户硬化路”,初步建成“123”客运通达网和“123”物流网,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运输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形成“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 基于山东半岛独特区位优势和交通特点,《规划》提出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综合运输通道,在巩固提升既有“四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每个通道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线路组成,每种运输方式又有多条线路,是承担国家和全省主要客货运任务的运输走廊。 根据《规划》,到2025年,山东全省铁路总里程力争达9700公里,其中高速(城际)铁路营业及在建里程达4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1万公里,省际出口超30个,基本实现县(区、市)有2条以上高速公路通达;新改建国省道约25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97%;新建改造提升农村路4万公里,高标准实现“村村通”“户户通”;运输机场达12个,通用机场达30个;内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500公里,沿海港口泊位达到6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60个。 山东承上启下、联通内外,枢纽地位愈发突出。根据《规划》,山东将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泽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济南机场、青岛机场、烟台机场、临沂机场4个枢纽机场,加快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形成“1+2+4+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到2025年,全省综合客运枢纽达25个、综合货运枢纽达40个。 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为服务、引领和支撑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强化三大经济圈对内对外交通连接为出发点,提出建设“济南青岛两核辐射,临枣济菏一带相连”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对三大经济圈内部和对外交通连接作出统筹安排。 根据《规划》,经济圈内部要加快高速(城际)铁路环射组网、高速公路扩容加密,强化各节点城市连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融合发展,提高城际、城市通达时效;经济圈对外要加强三大经济圈间干线通道衔接,加快高效率大通道建设,推动经济圈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到2025年,山东省高铁和城际铁路客运将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基本实现相邻设区市通达时间不超过1小时,初步建成济南、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的“123”客运通达网。 货运服务效能也将不断提高。《规划》提出,山东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实现沿海港口集装箱中转比例达18%,外贸航线数量达278条;集装箱铁路疏港比例达8%,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速超过10%;建立50个以上内陆无水港。到2025年,全省将形成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123”物流网。 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 “十四五”期,山东将完善跨领域、网络化、全流程的交通运输现代治理模式,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水平,加快完善安全应急保障、科技创新、绿色交通、行业管理“四个体系”。 根据《规划》,山东将加快建设以智能设施、车路协同、船岸协同等技术为特征的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港口2个试点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公众出行、物流运输3个领域智慧化升级,推进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一体衔接的数字出行和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3个网络建设;重点突破高速公路智能化、“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等关键技术,推动港口5G基础设施建设。 山东将通过推进结构性减排,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实现2025年公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下降3个百分点;加快氢能源在交通行业的推广应用,到2025年,全省营运车辆、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4%和3.5%以上;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努力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