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新水泥: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与国内去产能没有联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塔共建“一带一路”面临崭新的机遇。 7月5日,上合组织20周年: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交流活动在青岛胶州举行。来自中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及上合组织秘书处的近百位嘉宾相聚胶州,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地区间经贸合作展开讨论。
塔吉克斯坦贸易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阿卜杜拉·赫蒙佐达指出,塔吉克斯坦位于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欧亚经贸、文化和人文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塔方高度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双方在这一框架下的合作充分契合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萨义德佐达·佐希尔指出,去年以来,来自中国的投资额达到了1.5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达到了1.2亿美元。中国投资已进入该国多个重要的经济板块,如通讯、交通、基建、地质勘探和采矿。 中国是塔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四大贸易伙伴。2020年,双边贸易额10.63亿美元,同比下降36.5%,其中中方对塔出口10.18亿美元,同比下降36%,自塔进口4500万美元,同比下降46.5%。中国在塔投资存量已超过了20亿美元,主要涉及农业、矿业、纺织、电信、水泥等领域。 “未来,我们打算在对华出口方面打开新的局面,尤其是考虑到中国政府提出的到2030年累计进口额将超过22万亿美元的计划。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国公司在研究过我们的投资特惠政策之后会有更大兴趣在我们的自由经济区建立科技园。”佐希尔说。 当天,上合示范区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库洛布和彭知两个自由经济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经贸、物流、科技、人文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更深层次的合作框架和思路。 中国何以成为塔第一外资来源国? 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企业在塔吉克斯坦的发展是一个奇迹。在2000年以前,中国在塔吉克斯坦的经济影响力还十分有限,因为缺少连接两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但近年来,在塔吉克斯坦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已经一跃成为塔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中国企业的投资给该国带去了资金、技术、设备和标准,既为当地带来了就业、创造了税收,也推动了该国的工业化发展。以在塔国家喻户晓的华新水泥为例,该企业兴建的两个水泥厂使该国由水泥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不但满足了本国水泥需求,还能向邻国出口创汇。 华新水泥副总裁、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徐钢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在华新进入塔国前,该国水泥的价格高达200美元/吨,而现在已降至70-80美元/吨,大大降低了建筑和基建成本。“塔国原来需要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口水泥,但现在却可以向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出口,从花外汇变成赚外汇。” 长期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是,随着国内加快推进去产能,中国企业将把落后的产能向海外转移。但徐钢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与国内去产能并没有联系。我们在海外的工厂都要全部重新建造,并不存在把二手设备转移出去或者把下岗员工派往海外的情况。” 据他介绍,华新在塔的生产线用的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最环保、最高效的工艺。工厂建好之后,塔官员开着车从工厂门口经过,因为没有看到浓浓白烟还给他们打电话问,“你们怎么不生产了?”结果,工厂负责人说:“我们在生产并且一切正常,我们的生产不会冒烟。” 为何要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徐钢解释,“在海外投资要保持竞争力,最关键的就是有成本优势。如果使用一个差的工艺,过几年就被淘汰了,那肯定不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据悉,华新水泥已在中亚建立8家工厂。 徐钢认为,从产业的角度看,中国能够超过欧美成为塔吉克斯坦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并不是偶然的。他指出,中国已经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娴熟的工业技能和完善的管理能力;而西方近年来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工业制造业被慢慢转移出去,也就没有了产业工人和产业技能。“西方企业的退出反映了一种经济规律,并不是我们在抢他们的饭碗,而是他们的生产效率已经跟不上了,丧失了竞争优势。”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在塔中国企业有300余家,主要投资企业有:中石油中塔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泰新丝路纺织产业有限公司、中色帕鲁特公司、中塔泽拉夫尚有限责任公司、塔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亚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新亚湾水泥有限公司、海力公司等,主要涉及农业、矿业、纺织、电信、水泥等领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