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连山水泥:传承不灭的敬业奉献精神
来自中国西北第一座现代化水泥厂——永登水泥厂的一张珍贵照片。 初心不变 珍藏数十年
敬业奉献——建设西北第一座现代化水泥厂 照片中的主人公傅德成是热火朝天地参与永登水泥厂建设的一员,从白山黑水的东北来到莽莽苍苍的西北,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目标,踮起脚尖,腰身前弓,张开双臂,抡起20多磅重的大锤,铆足全身的力气,准备轧断25#圆钢。不远处,已经有一堆轧好的圆钢静静等待着被搬去施工…… 开启西北现代化水泥工业新纪元 对于每一位祁连山人而言,上图中蕴含的建厂初期的艰苦奋斗和敬业奉献精神从未远去。跨越七十多年,反而历久弥新,依然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产业报国、服务社会、造福地方经济发展,依然是祁连山人的初心和使命所系。
中国西北第一座水泥厂——永登水泥厂 永登水泥厂的建立有着浓厚的时代色彩,与国家“一五”计划密不可分——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甘肃工业更是一穷二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既不利于合理调配资源,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中央在1953起开始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着重进行了以“156项”工程项目为主题的工业建设。“156项”中有8项建在甘肃,加之与其配套的、限额以上的以及国防军工企业共16项,这些统称为“一五”期间甘肃的16项重点工程,永登水泥厂就是之一。 从1950年起,永登水泥厂历经筹备、比对选址、批准设计任务书、最终开工建设,三条湿法生产工艺线设计能力年产500#普通硅酸盐水泥36.1万吨,总投资5582万元,全套设备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引进。
建设初期,条件简陋、环境恶劣、困难重重。国家利用计划经济手段,全国一盘棋,集中调控资金、物资、人力,对永登水泥厂项目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和帮助:全国40多家新老水泥厂送来了1000多名技术人员和急需的物资器材;20多个企业支援了钢材、木料和机械电气设备。
艰苦条件下土法上马开工建设 在永登水泥厂所在地——永登县中堡镇黄鼠狼坡,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第一代祁连山人开启了战天斗地、土法上马、热火朝天的建设序幕。
前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现场指导 在前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援助下,永登水泥厂项目历时三年多,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20天建成投产。 永登水泥厂是解放后国家第一批兴建的设备比较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水泥厂之一,也是西北第一座现代化水泥厂,结束了甘肃基本建设所需水泥从2000公里以外的地区运进的历史,开启了甘肃乃至西北现代化水泥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以大坝为证 把水泥献给党 1957年12月10日,在永登水泥厂建成投产庆祝大会上,工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亲手把第一天生产的水泥献给敬爱的党,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强自修接受赠送的水泥并与工人紧紧握手;时任中共永登水泥厂委员会书记刘振锡代表全场职工,当场把100吨水泥捐赠给当地支持水利建设。 时任中国建设部副部长焦善民在《祝贺永登水泥厂开工生产》一文中曾这样评价永登水泥厂投产的重要性—— “正当西北展开大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今天,永登水泥厂投入生产,从缩短远程运输方面来看,年产36万吨水泥,较远从2000里外沈阳等地运来,每年可节省运费1224万元。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可以大大减轻陇海铁路货运压力,更有利于加快甘、青地区建设进度;可以大力支援兴修农田水利,改变甘肃干旱面貌;对保证水利工程所需的水泥,特别对即将开工的刘家峡工程,更有它重大的现实意义。”
刘家峡水电站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亚洲最大的水电站,历经半个多世纪数次洪峰考验,坝体至今依然完整坚固。这离不开永登水泥厂克服重重困难、反复试验才成功研制出的“祁连山”牌纯大坝水泥。这个产品填补了我国水泥工业的空白。 成功研制出“祁连山”牌纯大坝水泥后,永登水泥厂的产品享誉全国,在满足甘肃的工农业建设需要下,还销往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大多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亚运村、上海黄浦江金山大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青藏铁路、兰新铁路复线,以及处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龙羊峡大坝等大型水电站。
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如今,在永登水泥厂基础上改制建立的祁连山水泥集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建材集团“4335”指导原则和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高新技术水泥企业。
现在的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全景图 建党百年风华正茂,初心使命历久弥新。祁连山水泥“在艰苦创业中贡献智慧才干,在不懈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奋发图强中锻造创新争先”的优秀精神恰是建材人共有的精神,深深镌刻在建材人的骨子里,流淌在建材人的血脉里,代代传承,从未褪色。 |
| ||||||||||